2025 年財政預算案:交通費用調整與新增收費措施解讀
根據香港政府最新公布的 2025 年財政預算案,有關部門正檢視並擬定一系列交通費用調整措施,旨在通過優化收費機制提升收入,同時推動環保及可持續交通發展。本文將針對以下幾項重點進行詳盡解讀:
一、現有收費項目的檢討與調整
政府將針對多項現有交通收費進行檢視與調整,主要包括:
- 政府隧道及主幹道收費 – 為平衡交通擁堵與維護道路建設及管理開支,政府正研究調整隧道及主幹道的收費標準。此舉預計每年可增加約 20 億元收入,有助於補貼公共交通及道路維修費用。
- 電動私家車牌照費 – 隨著新能源車普及,政府也在考慮調整電動私家車牌照費,藉此平衡傳統燃油車與電動車在牌照費用上的差距,促使市場更公平競爭。
- 停車收費錶費用 – 針對公共停車場及商業區內的停車收費錶,政府亦計劃重新評估收費模式,確保停車管理成本得以合理覆蓋,同時促進停車資源的有效利用。
- 交通違例定額罰款 – 為強化交通法規的執行,政府擬調整部分交通違例的定額罰款,既能提高罰款收入,又有助於改善道路安全及減少交通違規行為。
上述調整措施預計每年可額外增加約 20 億元的收入,為政府在環保及基建投資上提供更多資金支持。
二、離境私家車邊境建設費研究
為進一步增加市民負擔,政府正研究向離境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。根據初步構想,計劃對每部離境私家車收取約 200 元,預計每年可增加約 10 億元收入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項新收費措施將不適用於旅遊巴士和貨車,確保公共交通與商業物流運輸的順暢與穩定。
三、政策意涵與未來展望
這些收費調整措施的推出,體現了政府在增加市民負擔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決心。透過合理調整交通收費,不僅能增加政府收入,還可:
- 鼓勵市民選擇公共交通或新能源車,減少私家車使用,從而改善環境質素。
- 為道路及公共設施的維修與升級提供資金支持,提升整體交通服務質素。
- 促使車輛轉型升級,加快從燃油車向電動車及低碳交通工具的轉換。
此外,邊境建設費的研究與推行,亦有助於提升香港在邊境管理及交通安全方面的能力,確保跨境運輸與旅遊業的穩定發展。
結語
香港政府面對嚴峻的財政赤字,必須尋求各種方法增加收入。然而,選擇向駕駛者加重負擔,透過提高隧道費、牌照費、停車費及違規罰款等方式來填補財政缺口,無疑會引起市民的不滿,甚至可能影響政府的民望。
事實上,政府仍有其他方式可以增加財政收入,而不必過度依賴向駕駛人士收費。例如引入銷售稅(類似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增值稅),讓消費市場共同承擔部分財政壓力;徵收房屋空置稅,打擊囤積居奇的炒樓行為,增加房屋供應,同時為庫房帶來穩定的額外收入。
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財政政策應該考慮長遠發展,而不僅僅是短期內「開源」來填補赤字。過度依賴交通相關費用來增加收入,可能會導致駕駛者及市民的反感,進一步削弱政府的公信力。未來的財政政策應更具多元化,以減低單一群體的負擔,同時維持社會的公平性與經濟發展。
持續關注 CarsLover.org,我們將為您帶來最新的財政政策及交通收費動態,與您一同見證香港交通轉型的新里程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