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對離境私家車邊境建設費:不公平的收費只會適得其反

近日,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向離境私家車收取 「邊境建設費」,即每次出境需支付 $200,並聲稱這筆費用主要針對「較有錢」的私家車車主,因為他們選擇開車北上。然而,這項收費政策實際上不僅缺乏理據,還會對跨境經濟、民生及中港關係帶來負面影響。

1. 入內地駕車不等於「有錢人」,很多人只是為了慳錢!

政府官員的說法完全忽視了現實情況,並刻板地將「揸車北上」的人視為富裕階層。然而,事實上,許多駕駛者選擇開車到內地並不是為了享受,而是為了 省錢

  • 入內地加油更便宜:香港的汽油價格昂貴,許多車主開車北上加油,是因為內地的油價相對便宜,可以大大減少用車成本。
  • 購物及日常消費更划算:內地的生活成本較低,許多港人北上購買日用品、進行簡單維修、甚至吃一頓飯,都是為了節省開支,而不是因為「有錢」。
  • 並非每輛車都是載滿5人:官員聲稱「每輛車可以載5人,$200 不算多」,這種說法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。許多駕駛者是 獨自載著家人 過關,並非「攤分」車資的旅遊團!

政府官員的言論顯示出他們對市民生活的無知,將所有開車北上的人都標籤為「富裕階層」,這種偏見令人憤怒!

2. 影響港車北上政策,損害跨境經濟

「港車北上」計劃本來是為了便利兩地交流,但如今政府卻要向駕駛者額外收費,這等於是在扼殺這項政策的發展,進一步打擊內地與香港的經濟互動。

  • 打擊港人北上消費:當額外成本上升,許多駕駛者會選擇 放棄開車北上,甚至直接減少北上消費,這將對深圳及珠三角地區的港人經濟帶來負面影響。
  • 影響內地車險業務:許多保險公司針對「港車北上」推出短期車險,若因為收費過高導致車主減少北上,這將嚴重影響內地保險業務,甚至導致市場萎縮。
  • 加劇中港矛盾:政府不斷推出針對駕駛者的新收費,除了激起市民不滿外,還會讓人質疑:「難道香港與內地不是一家人?」當政府在財政壓力下不斷向市民開刀,卻又強調「兩地融合」,這種矛盾的政策只會適得其反!

3. 政府仍有其他增收財政的方法

香港財政緊縮無可否認,但這不代表政府可以 一味向駕駛者開刀,事實上,仍有許多其他方法能有效增加庫房收入,而不會進一步損害市民利益:

  • 引入銷售稅(消費稅):許多發達經濟體,如新加坡、日本等,都實行銷售稅(增值稅),讓整個市場共同承擔財政壓力,而不是單獨針對某一群體。
  • 徵收房屋空置稅:香港房屋供應不足,空置單位卻大量存在。政府可以通過徵收房屋空置稅,打擊囤積炒賣行為,同時為庫房增加穩定收入來源。
  • 減少政府不必要開支:政府應該先檢視自身的開支,縮減不必要的財政預算,而不是讓市民承擔所有財政赤字的後果!

結語:抗議不公平收費,捍衛市民權益!

這項 「離境私家車邊境建設費」,不僅沒有合理的理據,還會進一步加劇中港矛盾,影響跨境經濟,甚至削弱政府的公信力。如果政府執意推行這項政策,勢必引起強烈民怨,甚至讓「港車北上」計劃變得名存實亡。

我強烈反對政府以「財政赤字」為藉口,無理向駕駛人士收費!香港政府應該尋找更公平、長遠的財政增收方案,而不是透過這種短視、破壞性的方式來解決財政問題!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