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加快城市融合:讓單牌車自由通行深港,讓出行更人性化!

近年,每逢假期或周末,總見深圳各大商場、餐廳、景點人頭湧湧,不少香港車主都希望能開車北上,感受一下這個活力無限、科技先進的城市。然而,現時「港車北上」雖然名義上開放,但實際仍受出行口岸、預約日等種種限制,使用起來遠未達到「自由出行」的程度。

1️⃣ 應開放更多口岸予單牌車使用

目前,大部分單牌車(即只持香港車牌的車輛)只能經港珠澳大橋出入,選擇極為有限。事實上,香港與深圳之間共有多個成熟口岸,如深圳灣、文錦渡、沙頭角、落馬洲等,設施完善、交通四通八達。

如果政府能開放這些口岸予單牌車使用,不但可大大紓緩港珠澳大橋的壓力,更能讓車主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路線。例如:

  • 住在元朗、上水一帶的市民 可直接經文錦渡或落馬洲口岸北上;
  • 住在港島、九龍的車主 則可選擇深圳灣或沙頭角出入,更節省時間與油費。

開放多個口岸的好處不只是方便個人出行,更能促進兩地商業往來、旅遊活動及汽車文化交流。香港人若能自由開車到深圳用餐、購物、充電、甚至參觀汽車展覽,將為香港汽車文化注入更多新靈感。


2️⃣ 推出可行走兩地的網約車服務,讓出行更公平

香港的公共交通固然發達,但在深夜時段或偏遠地區,市民往往面對「的士難求、巴士停駛」的情況。相反,深圳的網約車服務早已智能化、普及化,用戶只需手機一按即可出行,安全又方便。

若能推出 「兩地通用網約車」 服務,讓香港和深圳的市民都能使用同一平台叫車,不僅能方便跨境出行,亦能為各個階層或沒有私家車的市民提供更具彈性的選擇。

例如:

  • 工作至深夜的打工族,可直接叫網約車回港;
  • 家庭旅客可輕鬆預約往返接送;
  • 無需再為地鐵擠逼或中轉煩惱。

更重要的是,這樣的制度能 創造新就業機會,令更多司機受惠,也能推動香港在智慧交通方面與內地接軌。


3️⃣ 從限制到便利,是民生的進步

香港與深圳只是一橋之隔,但在出行政策上卻仍有許多不必要的障礙。當年建造這些跨境基建,是為了促進人流與經濟流通,而非設立更多制度壁壘。

香港若真要融入大灣區,第一步就是要 讓人自由走動。交通越便利,生活越豐富;接觸越廣,城市才會進步。


結語:

2025 年的今天,港人對深圳的繁榮與便利已不再陌生。與其再談「競爭力下滑」,不如主動打開通道,讓更多人親身體驗、學習、交流。

讓「單牌車自由通行」與「跨境網約車」成為現代交通改革的起點,真正實現港深兩地共融、互利、共進。

我們新一代不要再迫地鐵/巴士到內地了

Similar Posts